<cite id="t9nq3"></cite><font id="t9nq3"></font>

<rt id="t9nq3"></rt>
<tt id="t9nq3"><span id="t9nq3"></span></tt>
<rp id="t9nq3"><menuitem id="t9nq3"></menuitem></rp>

    <tt id="t9nq3"></tt>
    <rt id="t9nq3"><meter id="t9nq3"></meter></rt>
    <rp id="t9nq3"><meter id="t9nq3"><strike id="t9nq3"></strike></meter></rp>

  • <rp id="t9nq3"><menuitem id="t9nq3"></menuitem></rp>
    Baidu

    溫商貸3年撩5家銀行 多產品曝出自融嫌疑

    來源:投資者報 2017-07-05 15:14:43

     在平臺項目列表中,有多個項目來源均為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推薦借款項目,但公開資料

      顯示,該企業服務中心的實繳資本實為零元

      《投資者報》記者 王宇

      我國的網貸行業持續整改,平臺合規調整顯然成了主旋律。

      不過,再三宣稱上線銀行存管系統的溫商貸,卻因屢次更改上線時間讓業內與投資者捏了一把汗。

      據媒體報道,今年6月12日、16日,溫商貸兩次公告將于19日正式上線存管系統。但從實際結果來看,19日當天此項工作并未完成?!锻顿Y者報》記者了解到,平臺與貴州銀行的資金存管系統實際上是在6月27日0點正式上線,比宣傳日期整整晚了一周,而貴州銀行也是其宣傳合作存管的第5家銀行。

      比起銀行存管拖延,溫商貸令外界擔心,還有其合作方的資質等問題。其中,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簡稱“溫州聚信中心”)為平臺推薦借款項目,同時提供逾期項目資產回購。但是,該中心實繳資本為零元。

      此外,平臺的交易所理財產品,宣稱資產來自新交所。但事實上,網貸平臺出售金交所產品是否合規一直未有定論,背后或涉嫌權益拆分的合規風險。且新交所與溫商貸有著共同的股東,前者亦是后者的母公司,個中關系不禁令投資者擔憂,尤其是對平臺能否單純地作為信息中介發揮職能存疑。

      針對以上外界關注的問題,記者聯系溫商貸方面尋求解釋,但令人遺憾的是,溫商貸并未做出任何回應。投資者對于平臺的密切關注仍在持續中。

      “遷都”的網貸平臺

      溫商貸于2013年3月上線運營,截至記者發稿時,平臺累計成交額223億元,累計注冊人數達到848萬,預期年化收益在8.8%~12%之間。

      從“溫商貸”名稱看,外界仍認為其是浙江的平臺。然而從公商信息來看,溫商貸現稱“鄯善溫商貸互聯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這一變更發生在今年1月6日。為什么溫商貸會發生如此變更?在媒體報道中,溫商貸方面表示,是被當地政府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誘惑”所致。該人士稱,平臺已經遷至新疆。

      但是,目前溫商貸團隊主要在哪里開展工作也還沒有確切答案。就網貸行業在全國發展的情況來看,西部地區在企業招聘、技術升級方面,相較于東部來說,難免會有所限制。而如果多地辦公,則會增加相應的人力與運營成本,這對鮮見盈利的網貸平臺來說將是不小的開支。

      溫商貸此舉有何深意,不免令外界對其背后的故事十分好奇。

      遲來的銀行存管

      比名稱和注冊地變化更為頻繁的是溫商貸與5家銀行間合作資金存管的那些事兒。根據媒體報道,近3年間,溫商貸已經“撩”了5家銀行。除正式上線的貴州銀行資金存管已經達成,溫商貸此前跟另外4家銀行簽署過資金存管或托管協議,無一例外均以“流產”告終。

      早在2014年4月,溫商貸稱,與平安銀行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成為全國首批資金全面托管的平臺。但到了2015年3月10日,溫商貸又公告稱,與工商銀行簽署了一份資金托管協議。而在2016年3月,溫商貸又稱與浙商銀行溫州分行簽署了《網絡借貸交易資金存管協議》。然而,到2017年1月,溫商貸又宣布與農業銀行吐魯番分行簽署了資金托管戰略合作協議。

      直到今年4月,溫商貸與貴州銀行牽手。在媒體的報道中,溫商貸為了讓投資者相信這次是真的,還在網上曬出了用于系統對接的費用匯款憑證。兩個月之后,盡管比預計延期了一周,但溫商貸終于在6月27日正式上線了貴州銀行的資金存管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在網貸平臺加速合規整改的過程中,實現銀行存管是首要難題。能夠躋身全國2000多家平臺中1/10的銀行存管平臺行列,溫商貸實屬不易。

      但是,令媒體與投資者詬病的是,溫商貸多次借著宣布存管上線的時機,配合進行“慶祝銀行存管”旗號的返現、加息等活動。

      這與《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的規定亦相悖。規定稱,在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中,除必要的披露和監管要求外,委托人不得利用存管銀行做公開營銷宣傳。

      此外,記者注意到,溫商貸稱,其與農業銀行吐魯番分行簽署了資金托管戰略合作協議后,雙方展開了一系列的系統對接,但是后來發現要與農行完成技術對接,并在監管辦法規定的時間之內完成資金托管系統的上線,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但到底是哪些難點導致雙方的合作成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卻不得而知。令《投資者報》記者不解的還有,難道雙方在合作前并未進行過可行性分析?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溫商貸的做法與業內其他上線存管的平臺大不相同。在“P2P平臺禁止以銀行資金存管做宣傳”規定出臺以后,這些平臺往往在上線之前閉口不言,直到確認上線前正式通知投資者做好相關準備工作,而后再對媒體公開具體信息。

      多產品被指自融

      媒體報道顯示,溫商貸受到關注,還在于其被曝出的自融操作。

      有爆料稱,一個借款標的編號為“企業借款BNKY170228150012”資料顯示,項目推薦機構為: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普通合伙),項目評估價為4.5億,而這個項目的資金最終流入到溫商貸的關聯股東旗下,涉嫌自融。

      在溫商貸項目列表中,多個項目來源均為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推薦借款項目。同時,該公司提供逾期項目資產回購。但是,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實繳資本為零元。

      溫商貸為何如此信賴此公司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新華社此前曝光的案例則讓投資者不得不加以聯想——一些人將血汗錢交給一些“注冊資本數千萬元、實繳資本零元”的不法投資管理公司,卻被公司悉數卷走。雖然,溫州聚信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不進行資金的管理,但其推薦的項目可信度卻會因此大打折扣。

      此外,溫商貸與新交所的合作也受到外界質疑。平臺交易所專區的項目聲稱來自新交所,但新交所與溫商貸有著共同的股東,且是后者的母公司。在外界看來,這樣的操作仍然不排除自融的嫌疑。同時,在今年多起金交所風險事件暴露后,投資者對這類產品信任度下降。溫商貸如何證實這些產品的安全性是投資者最為關注的事。

    0
    編輯: 牛琰 標簽:

    新聞網評

    近日,張掖政法委新浪官方微博上演了一出啼笑皆非的鬧劇,該微博于9日晚發出一條微博稱該委宣傳部副科長王興河作風極不檢點,與多名異性發生

    詳細>>

      10月13日,鄭州臺商都頻道有啥說啥欄目報道了新鄭市龍湖鎮菜元溝村村民邱全保與該村支部書記邱留彥因多種原因發生打架事件。目前,孰是

    詳細>>

    江蘇沭陽縣法院執行局法官在將一名老賴送拘留所途中,接到電話干預后無奈放人。當事王姓法官次日對債權人解釋,這個人當時已經快被我送到拘

    詳細>>

    天氣并非十分炎熱,可開始軍訓的華科武昌分校新生們卻有些熬不住。才第二天,因體力不支暈倒等傷員就達三四十人。校方無奈決定,將今年的軍

    詳細>>
    快3彩票在线